NEWS新闻中心

阿切尔比谈基伏:他与因扎吉不同,我曾有过别的想法

2025-10-22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克里斯蒂·基伏在国际米兰帅位上待了超过一百天后,弗朗切斯科·阿切尔比终于开了口。对于任何一个刚刚从功勋教练手中接过豪门教鞭的新人来说,队内老将的评价,尤其是像阿切尔比这种见惯风浪的人物的评价,其分量不言而喻。

阿切尔比的原话很有意思,他说基伏“与西蒙尼·因扎吉不同,但准备得非常充分”。这句评价的开头就划清了界限。他没有说谁更好,只是强调了“不同”。对于一支刚刚在小因扎吉带领下拿到意大利杯和超级杯、甚至打进欧冠决赛的球队,任何继任者都活在他的影子里。“不同”这个词,其实是一种聪明的表态,既尊重了前任的功绩,也为新帅开辟了独立的评价空间。

更有趣的是他后面那句有点含糊其辞的补充:“他非常有人情味,让我们感觉很好,他很棒。我曾想过……不,我没那么想过。”这种欲言又止,在我看来,比长篇大论的赞美更能反映真实心态。一个37岁、在足坛摸爬滚打了快二十年的后卫,什么场面没见过?他嘴里的“我曾想过”,后面省略的内容是什么?大概是人之常情的一些疑虑。比如,一个球员时代的传奇,转型当教练,尤其是在顶级俱乐部直接上手,能行吗?我们见过太多球员转型教练后撞上现实壁垒的案例,皮尔洛在尤文图斯的经历就是前车之鉴。阿切尔比恐怕也有过类似的念头,但基伏用过去三个多月的实际工作打消了他的疑虑。所以他才会立刻改口说“不,我没那么想过”,这更像是一种对之前自己可能存在的偏见的修正。

这种坦诚,让他的赞美显得格外可信。

阿切尔比接着说:“看得出来基伏是踢过球的。他了解足球,也知道一个能赢球的更衣室该如何运作。”这句话点到了关键。所谓“知道更衣室如何运作”,绝不是什么战术板上的玄学,而是处理人际关系的艺术。什么时候该敲打,什么时候该鼓励,如何平衡老将的经验和年轻球员的冲劲,如何在大牌球星之间建立化学反应。基伏球员时代本身就是顶级后卫,在罗马和国际米兰都当过队长,他经历过的更衣室风浪,可能比他现在手下大部分球员听过的都多。这种经历,是写在履历上的无形资产。阿切尔比的认可,等于是在为基伏的管理能力背书。

说起来,阿切尔比自己也不是个省油的灯。就在不久前的美国行期间,他不还因为一个球迷拿巴尔科拉在欧冠决赛中的表现来调侃他,而当场发飙,差点动手吗?一个自称“我是个认真的人,不喜欢别人跟我开玩笑”的硬汉,能心悦诚服地说出“我们很高兴有他当教练”,这本身就说明基伏的沟通和管理方式确实有独到之处。他让这帮身经百战的老兵们觉得舒服、觉得被尊重。

当然,现在说这些可能还为时过早。赛季才开始不久,四场联赛说明不了太多问题。阿切尔比作为后防核心,在基伏手下场场首发,除了对乌迪内斯那场没打满,其余时间都在场上。新教练上任,稳住后防核心,这是基本操作。更衣室气氛融洽是好事,但这终究要转化为球场上的稳定战绩。小因扎吉留下的体系已经相当成熟,基伏是选择萧规曹随,还是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造,目前还看不分明。

阿切尔比口中的“不同”,或许就预示着一些战术或风格上的微调正在发生。他说基伏“非常有人情味”,这可能暗示着一种比小因扎吉更具弹性的管理风格。但职业足球终究是成绩说话。最初的蜜月期过后,当球队遭遇逆风、战绩出现起伏时,更衣室里是否还能保持“我们很高兴有他”的氛围,那才是对基伏真正的考验。至少从阿切尔比这番话来看,基伏的开局不错,他赢得了队内最有发言权的那批人的初步信任。这比什么都重要。

刚在小因扎, 任的功绩, 见过

搜索